2020年5月26日 星期二

香乘

霜里佩黃金者,不貴於枕上黑甜;
馬首擁紅塵者,不樂於爐中碧篆。

   周嘉冑《香乘》

 

到底是在風霜裡求取名利丶佩戴黃金的好,

還是在枕上甜甜的酣睡一覺來的好?

到底是在紅塵裡打滾,做為人中龍鳳好,

還是可以靜靜欣賞爐中的篆香,香煙裊裊好?


2020年5月22日 星期五

南傳佛教大成就者---蒂帕嬤(Dipama)

早期生活
蒂帕嬤的童年展示了對佛教儀式的濃厚興趣,而且喜歡讀書多於遊玩。與鄰家女孩不一樣,她堅持上學讀書,但到了12歲,她被家人安排結婚,16歲時,她與丈夫遷往 緬甸居住。18歲時,蒂帕嬤的母親不幸地過世,留下一名叫作碧佐的幼兒,由於她與丈夫當時並未有兒女,故此,他們帶著碧佐緬甸扶養長大。

35歲時,蒂帕嬤終於懷有第一胎,誕下了一名女嬰,可惜在三個月大的時候因病去世。四年後,蒂帕嬤39歲的高齡誕下女兒蒂帕,因為她女兒的出世是一件重大的事,從此以後人們都稱她為蒂帕嬤,即「蒂帕之母」(孟加拉語「蒂帕」是光的意思,亦即光母)。此後,她再度失去一名男嬰,以及其丈夫突然死亡。

她的丈夫於1957年過世,當時她唯一活下來的女兒蒂帕只有7歲,蒂帕嬤掉進了人生的低谷,被悲傷所困擾。有一日醫生對她說:「你知道嗎?除非你能夠做一些事情平伏你的心,不然你將會死於過度哀傷。"

因為她居住在有佛國之稱的緬甸,醫生建議她學習怎樣禪修。後來有一次,她在夢中見到佛陀示現,散發著明亮的光芒,溫柔地說出偈語:「執著於珍愛的事只會帶來憂傷,執著於珍愛的事只會帶來畏懼。一個完全脫離於愛著的人,再無有憂傷和畏懼。"(舊譯:愛喜生憂,愛喜生畏,無所愛喜,何憂何畏。)


修習毗婆舍那禪法
蒂帕嬤明白佛陀的開示是引導她學習毗婆舍那禪法。於是她在仰光的卡瑪郁禪修中心首次參加禪修營,因為那時候身體衰弱,她期望著可以安靜地死去。事實上她的確差點死去,在一次深入專注的行禪期間,她被一隻患有狂犬病的惡狗咬到,雖然當時不覺得痛苦,但她因此需要提早離開禪修營接受醫療診治。她並沒有為此而放棄禪修,不久後她調整了心態參加第二次禪修營,這次地點是在聞名遐邇的馬哈希尊者所駐錫的道場──仰光馬哈希禪修中心。在那裡,她體驗到前所未有的蛻變。年屆53歲的她,經過六天認真嚴謹的修習,證得了第一階段的覺悟──初果須陀洹。

不久後,蒂帕嬤和女兒,以及她的姊妹賀馬及她的兒女一起生活和禪修。那時候她們照顧著六個小孩。她們在家庭生活找到一個平衡點,永遠堅持著嚴謹的禪修規範,她們會帶著兒女到禪修中心,由於她們是寺院裡面的小數女人,她們分擔著照顧小孩的工作,寺院都是男眾僧人居住的地方。


神通的修練
1965年,蒂帕嬤被帶進了一個新的禪修領域。因為穆恁德拉(蒂帕嬤的師傅)將要回印度,馬哈希尊者對他這位弟子說,你既然要回到神通的國度,你應該對神通有所瞭解。他想讓穆恁德拉修煉神通,但是穆恁德拉忙於教導弟子沒有時間修煉。因此,穆恁德拉決定訓練別人,也算一個實驗,用來證明神通的真實性。為此,他選擇了他的最優秀的一些學生,就是蒂帕嬤和她的一家,直接按照清淨道論的方法進行訓練。穆恁德拉知道神通不僅是不尋常的,而且可能讓人走偏道路。如果一個弟子的德行不夠,濫用神通的危險很大。蒂帕嬤被選中,不僅因為她的定力,也是因為她有無可挑剔的德行。

蒂帕嬤在穆恁德拉指導下開發出了神通,但是沒有他的要求她絕不會給別人表現這些神通。神通不是由內觀獲得,而是通過修定,這種修行心會進入稱為禪那的深定。在修禪那時,她能如意地進入經典的八定之中任何一定,並且在定中停留她所希望的時間。在比較深的定中,身體的新陳代謝幾乎停止,所以不需要喝水、吃飯、運動、以及上廁所。蒂帕嬤能夠通過決意進入某一定並且在預先設定的時間醒來或者說出定。有一次,她決定進入第八定並且在定中停留320小時83秒。她出定的時間就精確到她預先確定的秒數。

蒂帕嬤學會了用她的手產生火元素來生火做飯。她還能把地元素變成水元素,她曾這樣向穆恁德拉表演:象跳水那樣她潛入一塊地面之下然後從中鑽出來,衣服頭髮都是濕的。如果她必須一個人走夜路,蒂帕嬤會複製一個身體,給她自己造一個同伴,這樣就沒人找她麻煩。

蒂帕嬤的這方面的神通曾由第三方測試過。穆恁德拉認識摩羯陀大學的一位印度 古代史 教授,這位教授懷疑神通的存在。穆恁德拉表明願意向他證明神通的存在,於是他們倆就安排了一個實驗。這個教授派了一個他信得過的研究生在蒂帕嬤禪坐的房間守著以確保她沒有離開房間。在實驗那天,那位研究生確認蒂帕嬤從沒有從禪坐中起來,但是在同時,她卻出現在十裏之外的教授辦 公室和 教授說話。
當她離開緬甸後,蒂帕嬤停止了修練神通。她堅持認為神通包含我相因此對解脫是一種障礙。穆恁德拉也同意這個觀點,他說:“這些神通並不重要,悟道才是重要的。你需要智慧駕馭這些神通。你不要想帶著我相運用這些神通,因為這不是你的。你不能運用神通並且認為正是你很了不起。這不是智慧


教導學員當下修習禪法
1967年,蒂帕嬤移居到加爾各答,在家中教授許多來自不同背景的學生禪修。她的第一位正式的學生是其鄰居,瑪拉提.巴茹阿,一位需要獨自養育六名年幼兒女的寡婦。瑪拉提面對著一個值得關注的難題:她很想禪修但無法遠離家庭。蒂帕嬤相信覺悟是可以在任何環境發生,所以為她的新學員設計了一些禪修練習,讓這位需要餵養兒女的母親能夠在家裡修習。其中一個練習方法,就是要求瑪拉提專注觀察嬰兒在吃母乳時,因吮吸動作而產生的觸受,蒂帕嬤教導她需要完全以心留意著它,在每一次餵養的期間無有間斷。這差不多等於每天數個小時的練習,正如蒂帕嬤所期望,瑪拉提在沒有遠離家庭的情況下證得了初果。作為一位單身母親和盡責的外祖母,每當有人問蒂帕嬤會不會覺得她所面對的世間事務是修行的障礙時,她說:

「我所面對的世間事務並不是修行的障礙,因為不論我做甚麼,都總會在禪修。禪修從來沒有離開我。縱然在談話,我還是在禪修。當我在吃東西或想著女兒的事,都沒有妨礙著禪修。"

就這樣,蒂帕嬤展開了領導家庭主婦在忙碌的生活中培養智慧的道路。


對女學員們的教導
「相對男士,女士能夠更快及更深入地修習毗婆舍那,因為你們的心比較柔軟。女士們的感性傾向並不是修行的障礙。"蒂帕嬤解釋說,心的柔軟會帶來更多的情感和動力。這是需要觀察的對象,不要與之同化。
對於上座部佛教傳統指只有男人才能夠成佛,蒂帕嬤毫不畏懼地作出別的看法。她的女權姿態,雖然一般不顯露於人前,卻有時候讓她的學生感到驚喜。


西遊弘法
在二十世紀的70年代,她成為Sylvia BoorsteinJoseph GoldsteinJack KornfieldMichelle LeveySharon Salzberg的老師,這些學員後來在美國都是獨當一面的禪修老師。80年代初期,她仍遠赴美國麻省巴爾(Barre)的內觀禪修學會(Insight Meditation Society)教導禪修。


離世
蒂帕嬤在1989年於印度的家中離世,臨死前她正在向佛像頂禮,伏地後再沒有起來。她遺下了當公務員的女兒蒂帕及孫兒歷士(Rishi)。


蒂帕嬤謹守的十項功課
1.選擇一個禪修方法然後專修它。如果你想在禪修上獲得進步,守著一個方法。
2.每天都要禪修。現在就要修習,不要認為你可以留在日後才多修一些。
3.任何情況都是可行的。我們每一個都有著巨大的力量。它能夠幫助我們及協助別人。
4.修習忍耐。忍耐是培育正念及專注的最重要美德之一。
5.放開你的心。你的心只是一堆故事。
6.冷卻情感之火。憤怒是一把火。
7.沿路上保持快樂。我感到很愉快。如果你們來禪修,你們也會感到愉快的。
8.簡化。簡單地生活。一個非常簡單的生活對每樣事情都是好的。太多的奢華是修行的障礙。
9.培養祝福的精神。如果你祝福身邊的一切,這將使你在每一刻都能夠專注。
10.這是一個循環的旅程。禪修可以融入整個人。

2020年5月21日 星期四

朱德庸

朱德庸說過一段話,我很喜歡:

 

我喜歡簡單的生活,更喜歡安靜地過日子。我不善應酬交際,如果非得參加,大部分時候都如坐針氈食不知味,只要一假笑就臉皮僵硬。我不是一個貪嘴的人,也很少開發新館子,吃來吃去就那麼幾家熟店,常常一道菜吃十年不換,關一家少一家,所以都自己動手料理三餐。我對大部分的人或事都簡單看待,吃了不少虧,但也習以為常了,過過小日子沒什麼不好的,偉大從來不美麗,微小才真正令人感動。

 

以前總是覺得,餘生還很長,我還有很多時間去做我想做的事,見我想見的人。

 

可實際上,人生就這麼短短幾十年,一眨眼就過去了。

 

原來,人生只有三天,看不開的人活在昨天,想太多的人活在明天,只有內心豁達的人才活在今天。

 

過去再好,回不去,未來再難,得繼續。我們要活在當下,別後悔,別猶豫,人只活這一回,千萬別留下遺憾!


2020年5月20日 星期三

耶和華

你若去考查希伯來文聖經原文,就會發現神的名字乃是 יַהְוֶה (Yahweh』中文譯為『耶和華』),但其實יַהְוֶה的意思是I am who I am。中文的意思是『我是那我是,或者我是我所是』。

在修大圓滿時,這句話對我的影響很大。很多人想要圓滿,但其實想要的意思,就是你不圓滿。你只能圓滿的,或者說你本是圓滿,這樣,你才能真的圓滿。這就是我是我所是』的道理。

所以,對神明最好的祈求,不是『希望』神明給予什麼,那代表你沒有那個東西。而是謝謝神明給你什麼。

我是光,我是愛,我是圓滿,我不可能不圓滿,因為,我本自圓滿。這就是大圓滿。

2020年5月18日 星期一

積福

我是先天性心臟病患者,
幾個月前的冬天,新聞報導劉真心臟病發時,
我也心臟發作,直接倒地。

這時我的師傅會幫我補氣,
補完氣我可以馬上沒事的爬起來。
但是,只能撐四天,
四天過後又倒下。
神明說我太累,
於是我直接把自己的工作減了一半。

這個過程整整一個月,
這個月內我一直問神明,
我要不要看醫生,
神明一直不要我看醫生。

一個月到時,神明突然跟師傅說:“時間到了
就放了一些東西到我的心臟,
我立刻好了起來。

為何受了一個月的苦,
是因為自己的業報吧!
(師傅告訴我,心臟病是前世的業報,
不要心有怨念。)

以我自己的經驗,想告訴諸位師兄、師姐。積福與開悟無關,但累積福報真的會讓我們在修行路上走的更順一些!

2020年5月13日 星期三

上癮

有人對毒品上癮,
有人對遊戲上癮,
有人對工作上癮,
有人對懶惰上癮,
有人對運動上癮,
有人對念經上癮,
有人對寫文章上癮,
有人對強烈的情緒上癮,
有人對宗教上癮,
有人對冥想上癮,
有人對手機上癮,
有人對權力上癮,
有人對錢財上癮,
有人對美色上癮。

上癮的人,只要稍微離開癮的源頭,就會焦躁不安,無法安住自己的心。
請問您上癮了嗎

2020年5月12日 星期二

什麼是教育

第一個試著教導我佛教思想的人,是大學時的陳俊霖教授。起因是朋友要我陪他去找陳俊霖教授問物數題目。

教授當時說了一句『人不要執著』。我卻回應他說:『你說不要執著,不也是一種執著嗎?!』。他當下睜大了眼,看著我,從此以後,我就常常晚上去找他聊天,他也常趁機給我一些佛教的思想。

記得他曾告訴過我一個猴子與香蕉的故事,故事內容如下
科學家把一個鐵籠分為上、下兩層,下層放入了五隻猴子,上層掛了一串香蕉。這五隻猴子一直想爬到上層吃香蕉,但上層設置了一個強力水柱,猴子爬上去時,強力水柱就會啟動,把猴子沖下來。沖下來的次數多了,猴子也就放棄了,不再試著到上層去拿香蕉。

這時,科學家把其中一隻猴子由鐵籠中抓出去,並放入一隻新的猴子。這隻新的猴子並不知道有強力水柱,只看到上層有香蕉,於是會興奮的想爬到上層拿香蕉。此時,其他四隻舊的猴子,怕新猴子被水柱沖下來,為了警告他,所以,會衝過去打他。新猴子每次想上去拿香蕉就會被打,打久了,新猴子認為想上去拿香蕉就會被打,也就不再上去拿香蕉了。(我幫這隻新猴子取名叫『一猴』) 

此時,科學家再抓走一隻舊猴子,並再次放入一隻新猴子(『二猴』)二猴一樣不知道有強力水柱,於是會興奮的想爬到上層拿香蕉。此時,其他四隻猴子,一樣會衝過去打他。科學家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四隻衝過打新猴子時,一猴打得最兇,因為他認為只要想吃香蕉,就要被打……

科學家依次拿走五隻舊猴子後,新來的五隻猴子被打久了,也都不再上去拿香蕉。這五隻新猴子都不知道有強力水柱的存在,只知道『只要想吃香蕉,就要被打……』
俊霖教授用這個故事告訴我,這就是教育』。教育常常輕易的相信傳統,並延續傳統,讓人們喪失了對真理的思考。他告訴我,學佛的人要用智慧看待問題,不要人云亦云。


畢業後,我心中對這個故事仍然充滿了興趣,想要知道這個故事的出處。查詢後才知道,這個故事在國外同樣有名。也查到了這個故事的出處是一本1996年出版的管理學自助書籍《Competing for the Future》,這則故事被兩位作者用來告誡讀者不要輕信傳統,要記得思考創新。但在書中,作者完全沒有提到資料來源,然後這則故事就開始流傳各大相關自助書籍中。

有位熱心的網友Tom Wijsman在問答網站Skeptics Stack Excchange上表示,他特地多次寫信給該書其中一位還活著的作者,詢問這則實驗的原始來源。這位作者總是閃爍其詞,回覆目前手頭上並沒有研究來源。網友們對此共同的小結論就是︰這個猴子實驗基本上是編撰自那本書的兩位作者。

知道故事是編撰出來的之後,我突然發覺,原來,輕易相信這個故事的俊霖教授和我,也都是其中一隻新猴子罷了……

2020年5月10日 星期日

吃素的是與非

若你上網打"吃素"兩字,常會跑出兩類的文章。

第一類的文章告訴你說學佛之人因慈悲心而不吃素或吃素的種種好處。例如,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或使身體更健康....等等。


第二類的文章則是告訴妳,佛教吃素的由來。
佛陀強調的是『應無所住』,因此都是奉行托缽正命,乞討什麼就吃什麼。

佛教裡最早公然主張吃素的就是『提婆達多』。他是佛出家前的堂弟,佛陀成立僧團後,他也隨佛出家,但卻想滅佛取而代之。他提出五項苦行,其中一項便是「終生不吃魚肉」,這一點也遭到佛陀明白的駁斥。

而中國僧尼開始吃素的緣起則是肇始於南北朝梁武帝所下令提倡,梁武帝當時是因為大和尚們大魚大肉,使人民對和尚的觀感不佳,再加上中國當時的吃素風潮而下此命令。

在這裡對梁武帝稍作說明,梁武帝是中國提倡吃素的起緣,也是中國寺廟敲鐘的起源。還有,與達摩討論:「造寺寫經不可勝記,有何功德?」的人,也是他。

 佛教也有所謂吃三凈肉的說法,即:一謂眼不見殺;二謂耳不聞殺;三謂不為我殺。只要符合這三個條件,信徒是可以吃肉的。

的本意也不是肉類,(粵語裡這兩個字就同音),是指氣味熏人的蔬菜,比如蔥、蒜、韭菜等。字從草而不從肉,便是明證。

其實,吃肉吃素,隨心所欲而無所住。當你定義了什麼是"",就會跑出了"",所以吃肉吃素之論,只是作繭自縛罷了。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常聽學生說,自己去聽了某某名人的演唱會或美術展,內容多棒如何的。這讓我思考,討論的學生們是真得欣賞還是隱含有炫耀的心理?他們內心認定的『美』又是否只保留在名人演唱會或美術展中?

    到底什麼是『美』?我個人認為欣賞美的人有三個層次,最下的層次就是盲茫於人生,總忘了給自己ㄧ些時間,聽聽喜愛的音樂,看一個感動的電影。或許,對這些人而言,整個人生早就沒有了美。

    其次的人,僅會欣賞人們認為高尚的美,他們認定的美僅存在美術館、音樂廳、山林中等等。這些人或許是他們的心變鈍了,他們欣賞的美,也侷限了。

    最上等欣賞美的人,他能觀察到人們相處時的美,看出洗手台上流水的美,欣賞一隻螞蟻走動時的美,看到鳥兒翱翔天空的美,手摸著衣服時柔順的美,鼻子聞到花香時那沁心的美,生活中所散發出來一切的美,天地好美。原來,美無處不在。

    天地好美,只因你我的心-----好美。

太極八卦



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降本流末,而生萬物。
 

神明傳授通靈者的,多為先天八卦
非通靈者的風水師,多使用後天八卦(包含羅盤上的八卦也是後天八卦)
陽爻(—),有著天、動、男、陽的意涵;

陰爻(-- ),有著地、靜、女、陰的意涵。
人的身體也分陰陽,魂為陽,魄為陰。離魄者,可練就純陽(太極)之體。
  


爻(注音:ㄧㄠˊ)的本義是「交」、「效」,綜橫之交、陰陽之交,「效」則是通過「交」所產生的「效用」,可以通過全局計算來衡量,依不同方法、體系、定位立極,有相應不同解釋。

《易經》八卦裡有兩個符號,一個是「」,另一個是「--」。在《易經》中並沒有「陰陽」二字,數百年後的《易傳》才把「」叫陽爻,把「--」叫陰爻。二爻的本義是什麼,有多種看法。 周文王認為,「爻」,皎也。一指日光,二指月光,三指交會(日月交會投射)。「爻」代表著陰陽氣化,由於「爻」之動而有卦之變,故「爻」是氣化的始祖。「」性剛屬陽,「--」性柔屬陰。萬物的性能即由這陰陽二氣演化而來。

2020年5月8日 星期五

真理或慾望,你只能二選一


你只能二選一,活在真理中『活在慾望執著中』,你不可能同時存在這兩者中。

聖經說:富有的人上天堂比駱駝穿過針眼還難,因為富有的人更容易執著於利益。
同樣的,有權勢的人,容易執著於權勢。
美貌的人,容易執著於美色。
厲害的人,容易執著於虛榮。
下德的人,容易執著於是非對錯。
道德經說執著之者,不明道德。

有了執著,便有了偏頗,不再守中
有了執著,便起了分別心,不再是

沒有人可以替你選擇,真理或慾望,你只能二選一。